“呼!”崇祯强忍着怒火长出了一口气。
今天来上朝的十六名兵部官员里面有八个人参与了通敌叛国之事。
其中包含一个正二品的尚书,两个正三品的侍郎,其余五人皆在六品往上。
另外还有一个一等勋贵参与其中。
商号的押运士兵都是成国公朱纯臣亲自调派的。
说他没参与走私连狗都不信。
见崇祯急火攻心、脸色难看,沈战立刻抓住机会劝慰。
“陛下,微臣觉得这些朝臣勋贵通敌叛国并不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处置得当没准能挽狂澜于既倒。”
“噢,说来听听,说错了朕不治你的罪!”崇祯耐着性子说道。
沈战昨晚刚刚给崇祯抄回来22万两银子。
现在正是崇祯看他最顺眼的时候。
这要是换作平时,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怎么可能听一个锦衣卫百户在自己面前瞎巴巴。
为了按照系统布置的主线走下去,沈战不得不抓住每一个能影响大局的机会。
“启禀陛下,臣认为这些通敌叛国之人虽然可恨,但也不是毫无价值。
陛下您想啊,他们本是我大明的重要官员。
流贼想策反这些人势必要用银子喂饱他们。
否则凭这些人的德性为什么要投流贼。
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府上应该藏有大量的金银。
如果陛下下令抄了这些人的家。
以臣的判断收获不会低于50万两。
我大明一不缺兵,二不缺将,缺的是让兵将动起来的银子。
如果这些人的银子全都到了陛下手里。
那岂不是……”
“噌!”崇祯一下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顺手还打落了一支毛笔。
沈战前面说的话全部被崇祯过滤掉,他只记住了最后两句话。
第一句,抄家可得50万两银子。
第二句,有了银子就可以让兵将动起来。
如今的大明,将不遵皇命,兵不听将令。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银子不到位。
当兵的吃不上饭、没饷银养家,将令就是个屁。
为将的从朝廷这里领不到军饷,皇帝想让他们动一下可谓是千难万难。
明军满饷则无敌,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旦明军有了足够的粮食、饷银和火器,什么建奴、什么流贼全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