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持续久了便会拖垮满清政权。
所以无论多尔衮愿不愿意,他都必须在开春后大肆劫掠明朝。
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开春之后再来劫掠呢,现在就来不行吗?
沈战和王承胤都知道不行。
任何一个知兵的将领都知道不行。
现在是大冬天,大明的北方平均气温零下二十多度。
这种严寒天气对驻扎在野外的大军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再有就是粮食问题。
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他们都喜欢在春收和秋收之后入关劫掠。
为什么,因为不愁吃啊!
百姓手里有粮,大地主们在郊外的农庄里也有粮。
即使清军攻不破大型城池,他们依然能一路走一路抢确保军粮供应。
这些都是带兵打仗的将领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如果沈战是满清八旗的话事人。
那么他肯定会选择开春之后入关劫掠。
然后在入冬之前回到关外。
这是最经济、最安全的劫掠模式。
既不用面对严寒,又可以抢走春收和秋收两季的粮食。
至于说为什么建奴每次都是抢完了就跑,不想着干一票大的。
比如攻克北京城,取大明而代之。
呵呵,他们也得有那个体量啊。
女真人口只有35万左右。
算上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总人口也就80万。
80万人口养十几万精锐部队,这对满清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要不是明朝这边有人不停地为满清输送物资,满清自己就能玩崩掉。
历史是由无数个巧合组成的。
如果李自成没能攻破北京城。
如果刘宗敏没有祸害陈圆圆和吴三桂的老爹。
如果吴三桂没有放清军入关。
那么给多尔衮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侵吞大明。
一个仅有80万人口的政权吞并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政权。
一个仅有十几万军队的政权吞并一个拥有200万军队的政权。
这种一百倍杠杆的蛇吞象说出去谁信呐!
其次,沈战的建议属于典型的往自己身上拉仇恨。
一旦王承胤在宣府镇实施坚壁清野的政策。
那么清军破长城进入山西后连吃饭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