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帅,这些书都给我收好,回头还要还给她的……”宁浩将方晴雪给的书交给了书童小帅。
“好的,少爷!”
书童小帅捧过书,看向宁浩手中的那本《鸳鸯图录》,“少爷,我也想读书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宁浩见书童小帅的眼神盯着他手上的《鸳鸯图录》,怔了怔,呵斥道:“你读个篮子!”
……
与此同时,院长书阁内。
院长陈德子正在观摩《劝学》诗的真迹,越看越爱不释手。
他轻轻地抚过纸面,字里行间有才气透体而出。
这是天地才气被吸收进字中的表现。
天地才气原本无色无味,跟空气一样,看不到,但却无处不在。
而想要将这股气吸收,就需要一个载体。
而这个载体就是诗词文章,以及读书人的文心。
这也是为什么,有文心的读书人能够修炼才气,没有文心的,却只能当个普通读书人的缘故。
所以,像这种能够引动天地合鸣的诗文,对天地才气来说,就是天然的才气收纳物。
它像个磁铁一样,将周围的天地才气全都吸收进来。
“贯府诗文啊,才气浓郁的真吓人,除了诗文本身外,这字迹也起了大作用,好诗、好字、天啊……真是爱死你了……”
院长陈德子按捺不住内心的欢喜,将《劝学》真迹放在胸口,一脸享受。
“院长,你开门啊!”
“院长,给我们也看几眼啊,见者有份,再说宁浩也算是我的学生,夫子鉴赏学生的诗文,天经地义啊!院长!”
“院长,你这样会没有夫子的……”
“……”
门外,邓夫子跟陈夫子以及柳夫子等人,拍着书阁大门,都想进去。
但院长陈德子却将门关的死死的,加上文阵加持,还没办法强行破开。
再说……他们也不敢破。
“有宁浩就够了!”
院长陈德子的声音传了出来,同时感慨道:“天不生宁浩,文道万古如长夜啊……这诗、这字,真好啊!”
对于大禹文运贫瘠的县城书院来说,出现一篇这样的贯府诗文,确实是百年难得一见。
也不怪院长陈德子如此失态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