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代王入京

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

——《史记·孝文本纪》

刘泽、刘章等宗室大臣和陈平、周勃等功勋大臣在议定新帝人选后,遂以“少帝刘弘和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等皆非惠帝亲生儿子”为由,废黜了少帝刘弘,并派人前往代地迎代王刘恒入京即位。

同时,朱虚侯刘章亦派人将京中形势告知了兄长刘襄,劝说其罢兵归国。志在皇位的刘襄虽然心有不甘,但面对灌婴驻守的荥阳,他自认仅凭自己一个诸侯王,根本无力破关入京,只能收起野心,罢兵返回齐国。

在刘邦后宫之中,本就不甚受宠的薄姬,正是凭借着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原则,才能在汉初那风云变幻的后宫之中生存下来。而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代王刘恒自幼也养成了低调内敛的性格。

刘恒自八岁就封代地以来,始终保持着谦逊谨慎、沉着冷静的做事风格,不仅使得代地安定繁荣,对于朝廷的诏命更是丝毫不敢违拗,哪怕吕后将吕氏之女册立为代王妃,刘恒也是欣然接受,并小心翼翼的与其良好相处,唯恐触怒吕后。当然,刘恒的运气也很好,代王后并不像其他吕氏女子那般嚣张跋扈,两人相处十分融洽,这让吕后对代王刘恒颇有好感。

正因如此,代王刘恒成为了吕后执政时期,少有的没有受到波及的刘姓诸侯王。

也正是由于这种性格,代王刘恒从来都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因此,当他从使者口中得知大臣们决定拥立自己为帝的消息后,非但没有因此而兴奋高兴,反而警惕之心大起,面色平静的问道,“为何无缘无故要改换皇帝?”

使者于是便将 “诸吕之乱”的过程详细禀报了刘恒,当然他所知道的都是事后陈平等人公布的结果,无非是吕后去世后,诸吕凭借军权想要作乱,陈平、周勃等大臣沉着应对,化解危机云云。

听了使者的描述,刘恒依旧面色平静,只是命人将使者带下去休息,待到使者走远,刘恒这才向侍奉左右的大臣们询问道,“你们怎么看?”

郎中令张武起身,拱手说道,“如今朝中大臣皆是高帝时的大将,他们深谙兵法,多谋善诈,也只有高帝、高后凭借权威能够压制一二。如今刚刚诛灭诸吕、血染京城,便立即派人迎接大王入京即位,谁能知晓他们到底安的什么心思,我认为这些人并不可信。希望大王还是托病不往,以观其变。”

张武说罢,不少大臣纷纷起身应和,他们皆认为陈平、周勃等人不可信,更何况代地距离京城遥远,在没有搞清楚京中形势的情况下,不可贸然前往。

这时,中尉宋昌亦起身拱手道,“诸位大臣所言非也。当初秦朝失政,诸侯豪杰并起,自以为能够夺取天下者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却是刘氏,天下豪杰因此不再存有做皇帝的希望。此其一。

高帝封刘氏子弟为王,封地犬牙交错、相互制约,宗族犹如磐石般坚固,天下谁不因为刘氏的强大而折服?此其二。

我朝立国以来,废除秦朝苛政,重新确立法令,施以德政,百姓人心安定,江山已经很难动摇。此其三。

此外,吕后把持朝政以来,诸吕已有三人封王,吕氏即便如此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然而太尉周勃以符节入北军,将士皆袒露左臂,拥护刘氏而抛弃吕氏,诸吕因此得以被灭。此乃天授,已非人力。

因此,现在大臣们即便想要作乱,百姓们也不会任其驱使,其党羽难道就能同心一致吗?如今京城内有朱虚侯、东牟侯等刘氏宗族,外有吴、楚、淮南、琅琊、齐、代等强大诸侯,他们又如何作乱。如今高帝的儿子只有淮南王和大王您了,大王您不仅年长,又以仁孝闻名天下,所以大臣们才想要迎立大王做皇帝,以此来稳定天下人心,大王您又何必怀疑呢?”

宋昌说罢,刘恒缓缓点了点头,遂又看向其他几位大臣,见无人再发表意见,便摆了摆手让众人退下,众大臣不知刘恒内心想法,只好拱手告退。待众人退去,刘恒这才坐回桌案,捏着眉心陷入沉思。

虽然宋昌的分析有理有据,但张武的忧虑又何尝没有道理。由于代地距离京城遥远,对于京中的事变始末无从知晓,如今事情尘埃落定,大获全胜的陈平、周勃等人掌握了京城大权,如今还不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声称“诸吕之乱”乃是因吕氏谋逆引发,难道就一定可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