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制鞋厂建设

原本陈振华计划筹备安排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以保证同志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维持高效的生产。

然而,众人的工作激情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大家主动提出改为两班倒,希望能够抽出更多的人员投入到裁剪以及其他工序当中。

面对众人的热情和决心,陈振华没有提出反对。他深知,这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毕竟,借助妇救会的力量,大家积极主动地推进工作,这对于独立旅和三八六旅的官兵,乃至整个一二九师的官兵来说,都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陈振华心中怀揣着一个宏大的计划,他打算在五月初左右,首先为整个独立旅官兵全部更换夏季服装,让战士们在炎热的季节里也能身着舒适、整洁的军装。

不仅如此,他还将目光投向了386旅的广大官兵,随后半个月内,也为386旅全体官兵也提供夏季服装,希望能为他们也提供崭新的夏季服装。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仅靠现有的 120 名工作人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陈振华决定在黎城,甚至涉县,再次各自开设一个服装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生产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八路军对服装的大量需求。

自然这些得益于陈振华空间里,拥有着600台的缝纫机械,外加大量的布匹,甚至棉花等原材料,当这些原材料源源不断的借助独立旅的运输大队送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再质疑陈振华为全旅官兵换装的能力。

不过陈振华深知,后续还要制作大量工序更为复杂的棉服。棉服的制作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湛的技术,对于服装厂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将会更高。

但陈振华坚信,借助三个服装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为广大386旅和独立旅店战士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甚至为129师提供更多的服装支持。

与此同时,陈振华设计的鞋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他深知一双舒适耐用的鞋子对于战士们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因此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从鞋厂的规划设计开始,陈振华就亲自参与。他绘制了详细的制鞋厂图纸,考虑到了生产流程的合理性、工人操作的便利性以及空间的充分利用。

他与建筑师们反复研讨,不断优化方案,力求打造出一个高效、舒适的生产环境。

在设备支持上,陈振华同样毫不马虎。他精心挑选了各种制鞋工具,从裁刀到鞋楦,从缝纫机到打磨机,每一件都经过他的严格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