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制鞋厂建设

看着忙碌而有序的车间,陈振华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他坚信,有了这些充足的物资保障,战士们在战场上将会更加英勇无畏,为抗战的胜利贡献更多的力量。

陈振华以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将那座服装厂全面建设推进完毕。当这座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服装厂矗立在众人面前时,其内部崭新的 20 台缝纫机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正因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参与到服装厂劳动的妇女数量如潮水般迅速增长。起初,只有 60 多名妇女投身其中,然而,随着服装厂的声名远扬和工作机会的增多,人数急剧攀升,最终达到了 100 名之众。

为了实现高效且优质的生产,陈振华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清晰的思路。他对人员进行了极为精细的分工,每一位妇女都被赋予了明确的职责。

有的妇女专注于裁剪工作,她们手持锋利的剪刀,凭借着敏锐的目光和精准的判断,将布料裁剪成合适的形状和尺寸。

有的负责缝纫,坐在缝纫机前,脚踩踏板,双手熟练地推送着布料,细密的针脚如同谱写着美妙的乐章。

有的则承担整理的任务,将制作完成的服装进行仔细的整理和分类,确保每一件都整齐有序。

还有的负责缀扣,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将一颗颗扣子精准地缝缀在服装上,为服装增添了最后的点睛之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操作,这种明确的流水线分工不仅提升了制造水平,更显着提高了制作效率。

作为服装厂厂长的王大卫,起初对陈振华的安排还心存疑虑,他原本以为陈振华只是在军事领域有所建树,对于服装厂的管理或许只是一知半解。

然而,当他看到陈振华有条不紊地部署着各项工作,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其实,这对于陈振华而言,并非是什么难以跨越的障碍。

即便他之前并未深入了解服装类的具体制造流程,但流水线操作的核心方法他却早已深谙于心。他深知,只有合理的分工和有序的流程,才能让生产效率最大化。

在陈振华的精心安排和调整下,生产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略显混乱的工作场景变得井井有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专注而高效地工作着。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成果令人欣喜。

在众多工序中,裁剪人员得到了陈振华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毕竟裁剪工序是整个服装制作的基础,它需要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去精准把握,无法单纯借助机械来完成。每一刀下去,都决定着服装的版型和质量,容不得丝毫马虎。

而在缝纫环节,那 20 台缝纫机在工人的操作下欢快地运转着。陈振华还安排了 40 名人员进行持续不断的轮班操作,以确保缝纫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生产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