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自行车部队

更有甚者,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发达的中立国瑞士,其军队中还保留着几乎长达二百年的自行车部队,堪称瑞士军队的一张名片。

那些军用自行车,无不讲求坚固耐用,快速轻便,而且有非凡的运载能力,哪怕是一个单兵,也可以借助军用自行车,携带数天的弹药给养不成问题,甚至还有一些拖拽重型武器的自行车,比如拖拽一些小口径火炮的专用自行车。

中国人对于自行车完全不陌生,简单而高效的行驶工具、自主的动力,使之具有许多颇具战术价值的优势。

首先自行车车体轻便,满足国内的大部分地形;运行无声,在行军中可以悄无声息的前进;成本低廉,甚至比战马还便宜,基本上一次性投入,终生受益。

同时自行车的操作灵活,大量的军人一学就会,很快就能够做到非常的娴熟;当然速度也不容小觑,基本上可以做到与战马同样的速度不成问题,甚至在长途的行军过程中,相对于骑兵来说,更具有机动转移能力。

至于自行车的养护成本,则是更加的便宜,维修省事便捷不说,完全比养护一匹战马所需要的成本低的太多了。

不仅如此,自行车还具有不小的载重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单兵运行工具,比起老式的战马骑兵部队,可谓优点多多,算得上优秀的“两轮骑兵”。

自行车部队,取得巨大胜利的战例,无疑当属二战中,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在印支半岛上发动过“自行车闪电战”。

二战全面爆发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第25军团,就在印支半岛上,发动过无数次载入史册的“自行车闪电战”。

几万日军自行车部队,从被日军蚕食的越南和泰国的多个基地出发,昼夜兼程向马来半岛,以及缅甸发动突然进攻!

整个印支半岛上,崎岖坎坷的丛林,和沟渠纵横的稻田,可以阻挡深陷许多大型战车坦克,但轻便灵活的自行车部队却在其中如鱼得水。

小鬼子克服了这个巨大的自然条件,人骑车一程,遇到河流泥潭,就车骑人一段,丝毫不阻碍日军的快速推进,如同发动的闪电战一般,打的英法军队丢盔弃甲。

不仅如此,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华夏也有两支军队出现自行车兵,一支是位于华北的第29军宋哲元部,其自行车队一人一车,外加一支冲锋枪,以高机动性和密集火力称雄战场。

同时在陕北,中国工农红军的骑兵,也曾以同样的思路,组建了一支快速转移的自行车队,并且美国记者福尔曼还为他们留下影像。

不论第29军宋哲元的部队里的自行车部队,还是红军序列里,将火力和机动性结合起来的自行车部队,都只是昙花一现。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华夏军队大多只能拿民用自行车,作为基本的辅助交通工具,毕竟这个时代的华夏,自行车的制造能力以及制造数量,极度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