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吹动了桌上的奏折,却吹不散他心头的阴霾。(心中暗自思忖:朕该如何是好?处罚重了,怕伤了父子情分;处罚轻了,又难以服众。)
而朝堂外,几位大臣聚在一起,压低声音议论着。
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这次太子犯错,陛下怕是难以抉择啊。”(他眉头紧皱,不停地摇头叹息,双手背在身后,脚步来回走动,脸上满是愁容。)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是啊,这可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咱们也得小心应对。依我看,还是从轻处罚为好,毕竟太子年轻,难免犯错。”(他眼神中透着焦虑,一边说一边用手捋着胡须,神色紧张,声音略微颤抖。)
那位刚正不阿的大臣立刻反驳道:“从轻?那如何警示后人!必须重罚,否则朝纲不正!”(他怒目圆睁,双手握拳挥舞着,声音高亢激昂,脖子上的青筋暴起。)
支持从轻处罚的大臣也不甘示弱,提高了声调喊道:“重罚会让皇室动荡,于国不利!你这是不顾大局!”(他向前一步,满脸通红,双目喷火,手指着对方。)
这时,一位偏向魏王李泰的官员趁机说道:“陛下,太子此次过错重大,若不严惩,难以平民愤,甚至可能影响大唐江山的根基。依臣之见,应当废除其太子之位,另选贤能。魏王李泰才华出众,仁厚爱民,可为储君之选。”(此人眼神闪烁,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声音故意提高,心中暗喜:“若能借此机会让魏王上位,我日后定能飞黄腾达。”)
还有大臣说道:“只盼陛下能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断。咱们还是少争论,莫要惹祸上身。”(他神色凝重,望着皇宫的方向,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声音低沉而压抑。)
其中一位大臣眼神飘忽,不时左顾右盼,小声说道:“咱们可别站错了队,小心引火烧身。”(说完咽了咽口水,表情惶恐,缩了缩脖子。)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承乾那里。李承乾听后,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色变得极为精彩。
另一边,魏王李泰得知有官员为他说话,心中暗自窃喜。他在府中的书房里,屏退左右,只留下最心腹的谋士。(李泰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双手背在身后,在书房里缓缓踱步。)
李泰说道:“此次是个绝佳的机会,必须好好把握。”(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谋士。)
谋士拱手道:“殿下,如今局势对您有利,当速速行动。只是,这几位中立的大臣皆是刚正不阿之人,恐怕难以被轻易拉拢。”
李泰皱起眉头,说道:“那就想想别的法子,投其所好,总能找到突破口。”
谋士思索片刻,说道:“其中一位大臣极为看重家族荣誉,或许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李泰微微点头,说道:“那就去办,务必成功。”
谋士领命而去,然而在与那位大臣接触时,却遭遇了拒绝。
大臣义正言辞地说道:“老夫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岂会参与这等党争之事!”(大臣怒目而视,双手背后,身姿挺拔,语气坚决。)
谋士连忙说道:“大人莫急,殿下只是欣赏您的才华,绝无他意。”
大臣冷哼一声:“休要多言,速速离去!”(说完拂袖而去。)
谋士无奈,只得回去向李泰复命。
与此同时,吴王李恪在自己的府邸中,也在思考着对策。(他面容沉静,目光深邃,负手站在窗前。)
他的亲信说道:“殿下,魏王动作频频,咱们是否也要有所行动?”
李恪转过身来,说道:“不可轻举妄动,先看看局势再说。”(他眉头微皱,语气沉稳。)
亲信着急地说:“可是,若再不行动,恐怕会失去机会啊。”
李恪摇摇头,说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我们要以静制动,等待时机。然而,我心中也并非毫无忧虑,若真的错失良机,该当如何?”(李恪眉头紧锁,心中纠结不已。)
齐王李佑则在府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满脸焦虑。)
他对身边的大臣喊道:“你们快给本王想办法,如何才能拉拢那些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