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乡村生活1

见左拱之一脸懵圈,卢冠祥忙主动上前,与张作海握手的同时,低声告诉左大人,握手是海外见客的规矩。

左拱之稍稍点头,首先示意肖禹年起身,然后才有样学样,与眼前这位华兴人握起手来。

寒暄之际,才发现这货燕朝话说的极为流利,若是无人介绍,俨然就是一乡间老农。

按照进度,附近几处田地的整备、梳理、施肥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播种前的人员培训工作。

所谓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左、卢二人这次前来,带了数十名种田好手,主要目的就是学习新作物播种、种植技术。

等肖家楼的试验田完成播种之后,这些人就能返回各自村中,进行另几处试验田的种子下地工作。

当然啦,这帮人还得跟随张作海、肖家人,学习种子前期处理技术,并在卢冠祥的组织下,从仓房中领取新作物种子。

叙谈之间,张作海发现这位左大人,虽不似卢冠祥那般精通农事,但也不是门外汉,句句都能问到关键处,尤其在屯田、水利等项上,观点相当先进。

看着筐内黄橙橙的玉米种子,以及切成小块的土豆块茎,左拱之心中满是好奇,如果真如张作海所说,普通的水浇地就能满足种植要求,而且还能带来更多产量,那对水利设施修建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涉及到精确的理论知识,张作海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只能从实践出发,给左拱之介绍一番。

相比土豆来说,玉米的绝对亩产会低一些,但胜在种子耗费量更低,产出率则要比土豆高的多,更利于大规模推广。

土豆的优点就是产量大,口味也算不错,而且种植难度低,只要是个农民,几乎不用太费力,就能掌握土豆种植技术。

用张作海的话来说,只需种上三两季,他就能给当地培养出一大批新作物种植能手来,到那时候,天津一带的大片荒地,就不会一直闲在那里啦。......

总之,玉米、土豆这两种作物,对燕朝北方来说,就是产粮利器。

之前听过卢冠祥汇报,此时又看到具体实物,以及忙碌的生产场景,左拱之对华兴引进新作物的举动再无疑虑,原本仅是客气的言语也变的热络起来。

对上,给朝廷敬献宝物,对下,能将这些新奇的作物送到内陆,进而造福万千百姓,华兴人的归乡诚意,真是无可挑剔。

在地头走走看看,再热烈议论一番,众人才举步返回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