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合着肖家人,将宴席张罗停当,于嗣昌便来到宅院门口,迎候众人归来。
左拱之与江守泰相交多年,对金坛于家颇为熟悉,叙谈中,除了表示对于老爷子的景仰之外,对于嗣昌一路辛苦陪伴的作为,亦是赞许有加。
小主,
宴席上,肖禹年敬陪末座,脸上都笑开花了,能有幸接待府内两位大员同时来访,绝对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而眼前这个自称应天府人士的农事专家,其地位显然非同小可。
左、卢二人与张作海叙谈时,也是以先生相称,仅论农事,闭口不谈华兴二字,省得乡野间议论纷纷,坏了引种大事。
说到天津一带的种植建议时,张作海直接表示,他带来的玉米、土豆种子,对此地农业助益极大。
具体来说,就是这里主要以水稻、小麦、谷子等作物种植为主,其中又以水稻最为广泛,原因倒也简单,那就是天津不缺水,只要建好围田,收获便能保证。
要说缺憾,就是稻田整备不易,对水利设施的要求极高,很难大面积推广开来。
现在有了玉米、土豆这种耐旱作物,情况便会大为改观。
除了沿河开垦围田之外,稍远一些的荒地也能利用起来,无非是取水费点事,下功夫打上几口井,便能解决问题。
另外,将田地堆高,四周修些引水渠,也不是啥难事,还能避免大水淹田。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新作物对水利设施的依赖很低,百姓开荒,也能早些见到收益。
随着种植经验的不断积累,远远近近的那些荒地,定能变成万顷良田。
在张作海看来,一边是百姓食不果腹,一边是大量田地抛荒,燕朝官府难辞其咎。
这句话一说出口,左、卢二人顿觉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