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贞观年间的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在努力研究如何让科举在大唐得到更好的推广,同时打击世家贵族的势力,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就是在空余时间不断研究宋明两朝太宗故事中关于大唐的只言片语,藩镇问题、租庸调、府兵制、以及民间起义,这些所有有关于他们大唐内部的问题。
至于外部问题,李世民等人倒是不是十分在意。一方面,他继位后,大唐对外基本是占据上风,另一方面,听神迹的意思,大唐也并非是亡于外敌,更多的还是内部动乱。
倒是房玄龄在忙碌之余,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陛下,那十日后的神迹,是否就是我大唐的太宗了?”多半就是您了。但是神迹似乎能够连接不同的皇帝……
李世民猛地反应过来,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朕也这么觉得。不过不用担心,朕一直都有自保之力的。”就算是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他也不担心,特别是武德九年的自己,说不定已经政变了。
“只是,”李世民苦笑,“若是姨翁(杨坚)还在位的时候,朕就只能看天意了。”毕竟,他们李家确实是从杨家手里拿走的皇位。
正如李世民所想一样,武德九年的他自己已经在着手准备彻底铲除李建成一系,并力图把这件事在十日之内完成。
武德九年。
秦王府内,尚为秦王的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秘密会面,主要的商讨内容就是近日来太子李建成一系的越发激烈的动作。
自神迹出现以来,特别是明太宗和宋太宗两位太宗总体来说不是十分正当的上位方式被神迹道出后,李建成的动作越发激烈直白,他在长安内的军队私下也是动作频频。
而李渊对于李建成的一系列行为采取的则是默许的态度。
这让李世民和秦王府属臣越发被动和难以忍受。
“殿下,不能坐以待毙了。再往下去情况会越发难以控制,殿下恐会有生命危险。”房玄龄劝说道,“眼下是生死关头了,殿下必须尽早作出决定。”
“没错,殿下。之前王晊也传来消息说,东宫想要对您下手了。您一定要为您自身着想啊。”杜如晦不仅赞同房玄龄的话,还提起了神迹结束后第二天从东宫传来的消息。
长孙无忌也道:“是啊,若是你出事儿了,我们这些秦王府的人恐怕就再无立锥之地,只能脱离朝堂,尝试割据一方以求自保了。”
秦王李世民慨叹道:“我其实一直都在想有没有一些比这更好的方法……但没想到,最终还是只能走到这一步。”他叹息一声,不再对这个决定提出异议。
于是几人就此商讨半日,最终定下了全套计划,包括万一失败后的应对之法。
随后的第二天。
整个大唐无法回避的玄武门之变发生了,虽然比原来的时空略有提早,但整个步调也几乎一致。
整个京城在当天都处在一种诡异的寂静之中,所有人都默默注视着这场发生在最高统治中心的政变,等待着最终的胜利者。
……
是秦王。
————————————
————————————
陈寅恪先生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标朝代
宋朝吧,确实军事上弱,这不是他军队就绝对不行,以军事器械为例,他的军事底蕴还是很强的,但种种因素相加,造就的结果就是他总是在后退
但是同样得益于宋朝的推崇文人的种种政策,他的文化很灿烂,确实称得上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