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耶律倍后续

【而除此之外,对于之前的竞争对手的处理也是关键。】

【耶律倍曾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皇位第一继承人,耶律德光必须对他有所考虑。】

【那么耶律倍呢,他除了皇太子这个身份和力量外,就一无所有了吗?】

【并非如此。】

【在耶律阿保机驾崩之前,他终于打下了渤海国,将国号改为东丹,任命耶律倍为人皇王和东丹国国主。并赐给他天子冠冕、服饰,建元甘露,设立左右丞相、次相和百官,让耶律倍即位执政,治理东丹国。】

汉朝初年。

刘邦确实有些见到不同之物的惊讶与好奇:“既然立下了皇太子,为何要让皇太子在边疆地区登基执政?这和封国有什么不同?”

虽然这个渤海国确实需要一位有地位、有能力的人来徐徐治理,从而消弭当地的反抗之情,让他们能够乖顺地归于朝廷统治之下——但,为什么会是皇太子?

这要是按照中原的常见思路来看,分明是皇帝对于太子有了其他打算。

随后,刘邦脸色有些古怪:特意提起这个渤海国国主的身份,不会是耶律倍转头接着当他的渤海国国主了吧?还回到了渤海国?耶律德光就这么让他走了?

对于和自己可能构成政敌身份的人,游牧民族也不是这么个态度吧,他们的斗争同样激烈啊。就说他现在北面的匈奴,冒顿可是把有威胁的全干掉了。

【对于耶律倍具有的这一身份,耶律德光并没有剥夺。】

【但是,他却用另一个方法打击了东丹国的力量:迁徙。】

【他把东丹国的东平郡升为辽朝南京(辽宁辽阳),将东丹国人强行迁徙过去。这时候是天显三年年底。直到天显五年初,基本迁徙完毕,就该把耶律倍迁过去居住了。而在真正过去之前,耶律倍还去拜谒了祖陵和太祖庙。】

【当然,耶律倍的行动绝不舒心,耶律德光设置了大量卫士来时刻监视他的行为动静。】

【到了新的东丹国的耶律倍,还命自己身边的官员王继远撰写了《建南京碑》,在西宫建造书楼,作《乐田园诗》。】

【至此,耶律德光对于耶律倍的处置告一段落,除去剥夺了他的权柄外,日常生活并未受到限制,依旧可以享受作为“人皇王”的供养。】

契丹,天赞二年。

耶律阿保机对迁徙东丹国的举措还是持赞同意见的。

且不论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单是说东丹国本身,想要消除掉原本渤海国对那些渤海遗民的影响,将他们从故地迁徙,迁到契丹自己的领土上,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更不用说作为皇位斗争的后遗症,身为原太子封地的东丹国必须被削弱、控制权必须转移到此时的天子手中——这样,才能让契丹有一个更平稳的内部环境,以此来发展自身,面对中原的混乱和纷争。

述律平也点头,尧骨不仅打仗上颇有天分,在政治事务上也还是不错的。就比如在他兄长回归东丹国之前,还让他拜谒了祖陵和太祖庙,如此一来,有了昭告天地祖宗的前提,再加上人皇王、东丹国主的身份,迁徙东丹国就更加名正言顺,没什么可攻讦的地方。

夫妻俩的内心,不约而同地都把耶律德光的评价往上调了调。

宋朝,开宝年间。

对于这段历史,其实大宋虽然掌握了各个大事的情况,但毕竟距离如今已经有段时间,又是乱世和异国,有些细节还是并不清楚的。

谁让辽国建立的比大宋早很多呢,耶律德光继位的那一年,也是赵匡胤出生的那一年。而如今大宋是开宝年间,辽国的君主已经从辽太宗开始,经历了世宗、穆宗,到如今的天赞皇帝耶律贤。

想到此处,赵匡胤就有些头疼。

从之前的数次神迹中的信息拼凑可以得出,辽国如今这一位皇帝因为身体不好,会较早驾崩;但偏偏他的那位皇后又是一个能够执掌军国大事的,并不会因此落入下风;待到那位皇后之后,他们的儿子又有“圣宗”的庙号……

至于说趁着辽国内乱、继位程序混乱的时候出兵——最主要的混乱时期都已经过去,辽国目前的各方面的体系也已经基本成型。

而燕云地区,对大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但对于辽国,也并不是一个会放弃的地方。

【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