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姐姐的故事

一枝一叶 楠之香颂 4435 字 22天前

“我发现怀上蒿蒿的时候,计划生育特别紧,生下来,我和你姐夫的饭碗肯定砸了,还得罚款。所有知道的人都劝我去做了,我跟你姐夫商量,说想给佳佳开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证明,这样就可生二胎了。他一听就生气了,觉得像诅咒了孩子似的,说以后她找工作找婆家都会受歧视。可是我也看出来,他也舍不得肚里的孩子,犯难。那几天他总发无名火,有天晚上,我俩吵架,公婆也帮着他,我就出门躲了。走在路上,突然想起了那件事,我就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因为自己也体会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十六岁不懂什么,她三十五岁了那年,难道不懂人家非强调要四点半以后再来是什么意思?姑娘单独和一个大老爷们儿在屋里待二十来分钟是干什么事?她不怕我怀孕?以后找不到婆家怎么办?咱爸不明白怎么回事吗?为啥我跟妈去了第二天他就放出来了?他们两个平时武马长枪地,为一个咸菜疙瘩一句玩笑能打得头破血流,轮到这么有辱家门的事他们都沉默了?我突然间觉得这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刚反过味来似的,想了很多很多。当时天黑了,我不敢往太远走,就站在街边哭。你姐夫可能听别人告诉他了,跑过来找我,让我跟他回家。一进屋,他也哭了,说,你生吧,但我有一个要求,如果这是个男孩,以后你不能偏心,两个得一边大,甚至给姑娘的要丝缎儿子的多,因为她这么小就替我们担起过天大的事!那一刻,我心一下子清亮了,我欠娘家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十六岁那年还清了,今后帮不帮他们,都内心无愧。你姐夫跟我的时候,那真是干干净净的一张白纸,那方面啥也不懂,他但凡听过别人谈论男女之事,都不会让我得手!这么好的丈夫,我只能把一个污染过的身体给他,所以,我欠谁的呢?”

卓玲哭得比卓红还厉害,她的心被十六岁的姐姐扣在抽屉板下面的红手印戳得鲜血淋淋!一下子,她理解了姐姐的自私和疏离,也不停地在心里为自己可怜的父母辩解。母亲只读完了小学一年级,能把阿拉伯数字认识全就不错了,她的婶子守寡后再嫁到卓家,所以她和丈夫卓德广属于没有血缘的亲戚,十八岁嫁到卓家,十九岁就做了母亲,在县城里做清扫员,每月十一元的工资。她四十多岁时才第一次到杨县以外的地方。因为不识几个字,稍办点复杂的事,都得拉上丈夫或女儿。她节俭到令人发指,发霉的干粮长毛的咸菜宁可吃了住院也绝不扔掉,她为扞卫每一分钱的岗位不屈不挠,成为全家人长期的公敌。她自有一套对付生活的绝招儿,那就是从不把来自丈夫的家庭暴力当做伤害,每次不等伤口结痂,她已完全忘记,能吃能睡,好像流血的那个人跟她毫无关系。但要是丈夫瞒着她给女儿们买根冰棍或糖果,她能记恨上几年,生气的时候就拿出来骂。所以,那一个买给大女儿的糖三角已足以表达她所有的心理活动。卓玲相信,二十八前的那个下午,母亲是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的,不然,她不能去之前穿上那个走亲戚时才会穿的白色的确良假领。卓玲已经记不住母亲穿的什么衣服了,但那雪白的假领记得很清楚。即使她用当时的审美看,都觉得别扭。母亲是做了准备的,要自己上,可是那个禽兽说要和姑娘进屋谈一谈时,她只好把头扭向一边,是慌乱还是不愿面对?她站在门外等待大女儿的二十多分钟时间里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尽管母在每一次夫妻之占中不停地诅咒丈夫“出门让车撞死”“让雷霹死”“让酒噎死”,可她是真心爱丈夫的,爱到必须用恨的形式来解决。每次被丈夫拳脚征服后,她都讪讪地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唉,谁让咱没给人家生个儿子呢!卓玲在心里为母亲辩解完又替父亲辩解。父亲也是个可怜人,六岁没妈,七岁迎来继母,虽然继母对他不错,但她自己带来两个孩子,来到卓家后又生了三个,八口之家靠卓玲的爷爷一人的工资,生活拮据可想而知。父亲年轻时很英俊,身材挺拔玉树临风,口才好,爱文艺。他十七岁去当兵时,文化程度在部队里算高的,连里搞宣传,写板报都由他来完成。但是,他每一个高光时刻的来临,都意味着一个好运的结束他自编自演的快板书在部队里引起了反响,被抽调到宣传队,在这期间,他跟一个女文艺兵偷偷搞对象,被战友揭发,只好灰溜溜地复员回到杨且,进县道路队工作,修路,这是个苦活累活,而且挣得少。为了多挣点贴补家里,他主动去建筑队扛大个,虽然更累更苦,但挣得稍多,可落在自己手里并不多,一大半要交到家里养弟妹。二十四岁还是个穷单身汉,因为掏不起彩礼,又不好驳继母的面子,他只好娶了小七岁的农村姑娘为妻。这是格格不入的两个人,战斗了大半辈子。妻子不识几个字,满嘴脏话,呆板,不解风情,反感他的每一颗文艺细胞,更厌恶他交朋好友,因为需要花钱。他生不逢时,只要脑袋一活泛,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大铁疙瘩之后又出过更在的事。他看别人倒腾粮食赚了大钱,他也开始倒腾粮食,刚把本钱赚回来就被抓了。当时,私自倒卖粮食犯法,他被判两年有期徒刑。刑满后,跟朋友合伙开养鸡场,结果遇上瘟疫,几天的功夫,鸡就死光了,欠了一身的债,最后卖掉家里的房抵债,全家人长年租房住,直到卓玲去澳洲后,他们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个英俊、说快板书、踩高跷的父亲逐渐枯萎成一个木讷好酒的暴躁汉子。

小主,

卓玲觉得这一夜流的眼泪比到澳洲第一个月想念儿子时流得还多。她不会试图去劝姐姐理解父母,那样,对不起姐姐苦难的十六岁,但是她又比姐姐更多地心疼父母。在来杨县的长途大巴上,她对澳洲的动摇从未如此强烈。可能与要卖掉的房子有关,但又不是,一个房子的钱跟去澳洲获得的利益相比,肯定不在同一天平上。是什么使她产生如此强烈的动摇,她自己也不明白。现在,所有的哀伤全部化为强烈的决心:无论如何,她都必须去澳洲,挣很多的钱,给父母买更大的房子,让他们的晚年过上体面的生活。她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父母转命!

这一夜,长期保持客气的姐妹俩无话不谈。卓红主动透露了另一个秘密。当年,卓红能成为于家明媒正娶的儿媳妇一直是个谜。于家人曾对于华斌采取了严防死守的策略,一对恋人根本无法见面,而且于家不断托媒人给于华斌介绍对象。没成想,卓红在一边倒的唱衰声中逆风翻盘,出人意料地和于华斌举办了还算隆重的婚礼。旁人只能有一个解释,卓红肯定是奉子成婚。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卓红婚后一年多才生了女儿。

卓红告诉妹妹,在和于华斌发生几次关系后,卓红让他写了一份保证书,内容大概是自己主动和卓红发生关系,并保证娶她为妻,绝不和别人结婚。保证书上不仅签了名,还按了手印。卓红在数个月无法和于华斌取得联系后,自己去了县政府,直接找到于华斌的父母,说她手里有于华斌签字划押的保证书,如果交给公安局,会影响于华斌前途。当时正赶上全国严打,于华斌的父母身为政府工作人员,对形势还是很敏感的,如果卓红咬定于华斌耍流氓,即使于华斌不被判刑也得皮肉受苦,只好咬牙答应了这门亲事。

“你姐夫的一家人都正派,要脸儿,如果他们真耍赖,其实我也没什么办法, 可能就是去死。那个年代,像我们这样家庭的女孩儿想投奔个好人家不拿出必死的决心,都成不了。当初追过我的人有几个后来发大财的,但我一点不后悔,至少,我姑娘儿子都成为了体面人家的孩子。”

卓红非常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两个孩子也争气,都考进了名牌大学, 女儿刚考上本校的硕士,正在和本校的一个博士小伙子谈恋爱。儿子去年高考, 成绩位列全县第三。

第二天上午,卓玲和姐姐一起去公证处办理了委托公证。

从公证处出来,卓红要去上班,卓玲去娘家。两姐妹拉着手不愿意放下。

“玲儿,去澳洲能跟王锦添过下去更好,过不下去也不能跟那个姓齐的混日子,一定要找个好男人。就把周至皓放在心里当个纪念吧,你俩隔得太远了!”听出“隔得太远”不单单指距离上的遥远。卓玲苦笑:“是。没想过跟他能怎么样,跟人家不是一个档次。想想而已,在心里憋久了,想找个人说。”

“对,就想想得了!我倒不担心他的腿,十多年了,应该不会复发了,但是搞艺术的人吧,对婚姻家庭都不起劲儿,他跟对象处了快二十年,就是不结婚啥意思呢?我感觉不是他对象的事。那么优秀个女孩子一直跟着他,不离不弃,肯定是爱他啊,女的哪有不想跟自己爱的人结婚?”

“我也好奇这个事。不过,姐,虽然我也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事情都比爱情重要,可是,我还是想,只要他能爱我,我愿意奋不顾身,也不在乎天长地久、结不结婚,就简简单单爱,只是没这个机会而已!”

“那你图什么啊,傻妹子!”

她想了想:“他、能让我优美。”

卓红又一波泪水沧然而下:“那也别奋不顾身啊!姐希望你幸福!”

“放心吧姐,我一定努力去幸福!你是我的榜样。”卓玲抱住姐姐:“去澳洲之前,可能没时间再回这儿了。”

“这回去澳洲你有正式身份了,不忙的时候就回来看看,你和孩子住我家。”

卓玲哽咽点头,抱住她四十岁才第一次拥抱的姐姐:“可是姐,我还没跟你亲够呢,呜,姐……以前从没想过,我们俩会这么亲,都四十多岁了啊……”

两姐妹站在路边,不顾众目睽睽,紧紧相拥,和早春的西南风一起呜噎。一只巨大的喜鹊在灰色的枝丫间蹦跳,挂在马路隔栅上的标语条幅已经千疮面孔, 卓玲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上面写着:平安出行,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