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最后的整烫和质检环节,工人们更是一丝不苟。整烫工人手持熨斗,将制作好的服装熨烫得平平整整,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外观。
质检人员们全神贯注地逐件检查着,目光锐利得仿佛能够穿透每一寸布料和每一道缝线。他们绝不会放过哪怕是最细微的瑕疵,无论是针脚的疏密不均、线头的残留还是颜色的偏差,都会被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确保每一件工装都完美无瑕,都符合那严苛的高质量标准,才能让使用者感到舒适与安心。
当然啦,如此繁重且细致的工作如今已交由后勤部的人员来负责管理。后勤部的同事们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他们精心策划、用心组织,对整个质检流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从接收待检工装开始,到最后的分类存放,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以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无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质检工作中起到关键领导作用的,主要是来自平顺县的妇救会等一众女同志。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服装制作一直以来都是女同志们所擅长的领域。她们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细腻的心思,将这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她们的带领下,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共同为打造高品质工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于独立旅和 386 旅都没有更多的女兵来支持此项工作,所以陈振华明智地将这份重任交付给了平顺县的妇救会同志。
这些妇救会的同志制作这些衣服并非无偿劳动,而是被陈振华下达了明确的命令,并给予了颇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
那就是每个人每个月如果能够制造出两百件夏衣,那么便能获得奖励十斤白面。这个举措一经推出,更是立刻引发了无数贫苦中农家的妇女踊跃参与,不仅如此,当地的八路军家属成员也都立刻积极响应起来。
所以陈振华看到这种情形,众人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迅速提升。不仅如此,陈振华还对服装厂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殷切的展望。
他希望这个服装厂不仅仅是满足当下夏季工装的制作需求,还要不断拓展业务,能够为战士们提供冬季适用的服装。
他计划投入更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服装质量,当然也包括大量的原材料。
同时,他还打算培养一批专业的服装设计和制作人才,让服装在实用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人性化设计,以提升战士们的穿着体验。
在陈振华的构想中,未来的服装厂将不仅仅服务于本地的部队,还能够为周边地区的抗日力量提供优质的服装保障。
他期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让这个小小的服装厂成为抗日后勤保障的重要支柱,为最终的胜利贡献更多的力量。
陈振华深知,战士们在前线奋勇作战,后勤保障必须跟上,不能让他们在物资方面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陈振华在服装厂中,与工人们亲切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质量是重中之重,要求每一件工装都要结实耐用,同时也要注重舒适度,不能让战士们穿着不合身或者容易破损的衣服上战场。
在服装的款式设计上,陈振华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要求在实用的基础上,尽量融入一些美观的元素。颜色选择以低调的天蓝色为主,便于在战斗中隐藏身形。
款式上则要充分考虑战士们的行动需求,比如增加口袋的数量和大小,方便战士们携带必要的物品;调整袖口和领口的设计,使其既舒适又不妨碍动作的施展。